新闻资讯
News准确判断烛式过滤器过滤元件是否需要更换,对维持过滤效果、保障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至关重要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:
压力差变化
原理:烛式过滤器工作时,过滤元件拦截杂质,使进出口产生压力差。随着杂质积累,过滤通道变窄,压力差增大。当压力差达到特定阈值,表明过滤元件堵塞严重,影响过滤效率。
判断方法:通过过滤器进出口安装的压力表,实时监测压力差。对比初始运行压力差与当前压力差,若压力差上升至厂家规定的更换阈值(如超过初始值的 1.5 - 2 倍),或虽无明确规定,但压力差持续快速上升且反冲洗后无明显下降,就需考虑更换过滤元件。
过滤流量
原理:过滤元件正常时,流体顺畅通过,流量稳定。堵塞或损坏后,过滤阻力增大,流量降低。
判断方法:观察实际过滤流量,若在进料压力、温度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,流量降至初始流量的一定比例(如 70% - 80%),且排除进料系统故障后,流量仍无法恢复,可能需更换过滤元件。此外,流量波动异常,即使平均流量未大幅下降,也可能意味着过滤元件存在局部堵塞或损坏。
过滤质量
原理:过滤元件是保证过滤质量的关键,若其性能下降,无法有效截留杂质,滤液质量会受影响。
判断方法:对滤液进行检测,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滤液中杂质颗粒数量和大小,或采用浊度仪检测滤液浊度。若杂质含量或浊度超出规定标准,且排除其他因素,可能是过滤元件失效。此外,若下游生产环节出现因杂质引发的问题,如产品质量缺陷、设备磨损等,也可能暗示过滤元件需更换。
外观检查
原理:定期打开过滤器罐体,直接观察过滤元件外观,可发现物理损坏或严重结垢等问题。
判断方法:查看过滤元件是否有破损、裂缝、变形等情况。若出现肉眼可见的破损,会导致杂质直接通过,必须更换。另外,若表面结垢严重,经反冲洗和常规清洗无法去除,影响过滤性能,也应考虑更换。
使用时间与周期
原理:过滤元件有一定使用寿命,即使未出现明显性能下降,长期使用后,其性能也会逐渐衰退。
判断方法:参考厂家建议的使用寿命或过滤周期。不同材质和用途的过滤元件,使用时长不同,如某些金属烧结网过滤元件,连续使用 800 - 1000 小时后需更换;高分子材料过滤元件,经过一定过滤批次后需更换。达到建议使用时间或周期,即便性能指标仍在范围内,也可预防性更换,以避免突发故障。